欢迎来到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

绽放艺术风采·激发强国力量——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打柴舞比赛

来源: 日期:2025-05-15 人气:484 

绽放艺术风采·激发强国力量

第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打柴舞比赛

 

    在时光长河的潺潺流淌中,文化是熠熠生辉的星光,而民族文化则是其中最独特的一抹光芒。今天,我们满怀欣喜的迎来了校园文化艺术节中独具风情的篇章——黎族打柴舞诗剧《黎》。黎族,这颗南海之畔的璀璨明珠,有着千年传承的灿烂文化。而打柴舞,作为黎族传统艺术的瑰宝,不仅是一种舞蹈,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,记载着黎族人民的智慧、勇气与对生活的热爱。


image001.png


    《黎》——这部以打柴舞为韵脚的诗篇,将黎族的古老传说与青春热血交织成章。它分为三幕,《薪火相传》,诉说着文明的根系与坚守;《日出日落》,吟唱着生命的轮回与壮美;《青衿之志》,激荡着新时代的梦想与豪情。  


    此刻,每一位舞者都已蓄势待发,准备用跃动的身影,敲响文化传承的鼓点,带我们穿越岁月的山海,走进黎族那神秘而迷人的世界。


image003.png 

主持人:杨逸甫、王沐雨 

 

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嘉宾有:

校理事会执行董事:吴惠鹏先生

校党支部书记、校长:许亚鹏先生

校党支部副书记、副校长:邓国宏先生

副校长:黄春桃女士

小学部副校级督学:张秀珍女士

总务主任:刘海庆女士

校办公室主任:刘妍薇女士

高中部课程开发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:林开校先生

高一年级主任:李峥先生

高一德育主任:陈剑先生

高一教学主任:王晔女士


image005.png

 

评委老师分别是:

海口市教育局徐静舞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 徐静老师

海口市琼山中学音乐组教研组长 王莎老师

海口实验中学舞蹈团教练  陈秋蓓老师

校艺术团 朱雯老师

校艺术团  孙丹老师


image007.png


第一幕 薪火相传


1.《福源赋》

表演者:高一(12)班


    在古老的岁月长河中,每一个民族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神秘符号与独特仪式。黎族打柴舞与 “转刹” 这一充满神秘色彩的主题紧密相连。忆往昔,人们在面临着野兽威胁时,为了守护逝者的安宁,衍生出了独特的习俗。他们通过打柴的律动,营造出驱赶野兽的场景,以保护神圣的躯体。同时,打柴舞也是一场庄重的祭祀,祈求祖先庇佑、万物和谐,让我们一同感受古老传统的跨时空艺韵。

 

1.jpg 

2.《黎家欢歌》

表演者:高一(7)班


    五指山的风送来椰林的清香,万泉河的浪花叩响黎家的节拍!跳动的竹竿是黎家人心跳的韵律,翻飞的舞步是热带雨林的诗行!咚咚的敲击声里,藏着舂米调的古朴,银饰叮当间,闪耀着黎锦图腾的千年光芒!这是槟榔树下收获的喜悦,是三月三盛大节日中文化的交融,更是新时代少年对民族文化的青春礼赞!跟随着舞步,在竹竿开合间踏出山海回响,用飞扬的裙摆续写《黎家欢歌》。

 

2.jpg 

3.《山兰香》

表演者:高一(10)班


    在黎族的山林间,山兰花盛开,山兰酒飘香。山兰酒是黎族的传统美酒,被称为“黎家茅台”,在重大节日或款待宾客时不可或缺。舞蹈通过灵动的舞姿展现山兰花的优雅与坚韧,同时融入黎族酿酒的场景,如采集原料、发酵等过程,体现黎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。此外,舞蹈还结合黎族的打柴舞等传统舞蹈形式,营造出欢快的氛围,展现了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。


3.jpg 

4.《诗酒趁年华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8)班


    在时光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们忘却尘世的烦恼,沉浸在当下的欢乐中,正如苏轼所说“诗酒趁年华”。而打柴舞,便是那能让我们沉浸在美好年华中尽情舞动的美妙存在。酒,能让人忘却忧愁,沉浸在欢乐氛围中。诗,能抒发内心情感,将眼前的美景与心中的喜悦化作动人的华章。若打柴舞、诗和酒融合在一起,便会构成美丽的图画,在青春年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,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
4.jpg

 

5.《万泉河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5)班 


    乙巳蛇年的星子低垂万泉河,潮水正漫过1950年的枪栓。五指山风卷红旗,万泉河浪涌星芒。且看竹影婆娑处,勇士军魂踏歌来  蕉林绿染的木屐,正叩响1950年的春雷,数位勇士破枷锁,23年绽锋芒。竹竿起落间,是军民连心的脉搏,万泉河水清又清,淌过染血的绷带,映着斗笠下滑落的汗水与泪珠,浇灌出琼崖第一块赤色沃土, 竹竿开合的刹那,河底的弹壳与衣衫上第二颗纽扣共振,泛起青铜与青春的涟漪。

 

5.jpg 

第二幕  日出日落

 

1.《黎之锦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6)班


    丝线翻飞,织就千年锦绣;舞步轻盈,踏出黎家风情。看舞者以足为梭、以袖为线,在舞台经纬间勾勒山河画卷!指尖跃动,是木棉花开的绚烂;裙摆飞扬,是万泉河水的流淌。银梭轻响,彩锦铺展,每一个旋转都诉说黎锦的传承,每一次跳跃都闪耀非遗的光芒。舞台化作黎家织机,左踏五指山云雾,右染槟榔谷霞光,将古老智慧编进当代舞韵。当最后一缕月光织入裙摆,黎锦的故事仍在延续------这是民族的记忆,更是时代的华章!让我们在这绚烂舞姿中,感受千年技艺的生生不息!


6.jpg

  

2.《水满茶香》

表演者: 高一(9)班


    “满院茶香敲句稳,一帘花影韵琴清。”悠悠茶香,穿越在历史长河中,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凝聚茶农的心血与智慧。而采茶舞,更是将这份劳作之美,以舞蹈的形式生动呈现。它源于茶乡,扎根民间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,是劳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。舞者挎篓携希望,舞步轻盈如踏翠园。让我们将目光聚焦舞台,一同感受那扑面而来的茶香与活力。

 

7.jpg

 

3.《渔乐图》

表演者: 高一(11)班


    听,山涧清泉正叮咚作响!

    看,黎家儿女已踏歌而来!

    竹竿铿锵,是雨林的心跳。舞者灵动的足尖在竹阵中翻飞,仿佛采撷山岚的鹭鸟,演绎着千年“跳柴”的智慧传承。忽然——水声哗然!姑娘们腰挎鱼篓翩然转身,以柔美臂浪模仿捕鱼撒网,每个旋转都荡开粼粼波光。银饰叮当与竹节脆响,正应和着古谣里的渔猎欢歌。这是山海馈赠的生命之舞!让我们随着这充满野趣的节奏,共同感受黎家儿女与自然共生的质朴浪漫!


8.jpg 

4.《稻之香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1)班


    当竹竿清脆的敲击化作黎乡沃土的脉动,少年们的舞步将演绎千年农耕文明的传承:弯腰插秧的韵律是大地书写的诗行,扬穗起舞的身姿是稻浪翻涌的画卷。让我们跟随竹竿开合的节奏,在“哒哒”声里听见稻谷拔节的生长,在旋转跳跃间看见黎家儿女用汗水浇灌的希望。看!金黄的稻穗正随着青春的舞姿,在五指山下摇曳生香!

 

9.jpg 

第三幕  青衿之志

 

1.《椰壳哒哒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14)班


    提到热情似火的海岛风情,你会想到什么?是湛蓝的天空、洁白的沙滩,还是摇曳的椰林、翻涌的海浪?椰壳舞与竹竿舞的融合,将带大家沉浸式感受海岛魅力。舞者们将用灵动的脚步,踏出活力节奏,让手中竹竿开合碰撞,演绎出独特韵律。就像椰壳相互敲击,发出清脆“哒哒”声。让我们跟随舞者的脚步,一同走进这充满活力的竹竿舞表演,感受浓郁的海岛风情。


10.jpg


2.《武双刀·舞钱铃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3)班


    竹声铿锵,少年登场!双刀钱铃舞是黎族英勇斗争类舞蹈,男子们手持双刀、钱铃杆,演绎着青春与传承的对话看双刀如笔抒写壮志,听钱铃似钟敲响初心。这开合的竹竿,是岁月的琴弦;这跃动的身影,是青春的锋芒!一招一式,舞出书生的武骨;一起一落,踏响学子的铿锵。钱铃摇醒千年文脉,竹竿丈量青衿志向。这是力与美的交响,更是志与魂的碰撞!且看少年以竹为马,以舞明志——在时代的鼓点中,踏出最清越的青春回响!


11.jpg

 

3.《我们的三月三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2)班


    三月三,是黎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,一个充满民族风情与传统韵味的节日,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标记,更是我们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看,那轻盈的身姿,如同春风中摇曳的柳枝;听,那欢快的节奏,仿佛山间流淌的清泉。这就是竹竿舞的魅力,它融合了力量与柔美,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。就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中,感受那份来自心底的喜悦和激动。


12.jpg

 

4.《观侨的TA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4)班


    清风拂落校园的旧叶,留下过往的足迹,同学们在观侨留下独一无二的青春印迹,同学们的活力、热情又为观侨增加了些许风趣 。校园与文化的结合,新的传承方式新的体验结果,才有文明的传承与发展。校园有了艺术,才有灵动的精神升华,文化铸就校园气质,艺术凝聚治学精神,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季节里,我们的舞蹈充满欢乐,激情荡漾;再次披上了节日的盛装,这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,更是同学们挥洒才华、展现自我的璀璨舞台!


13.jpg

 

5.《青春·自贸港》  

表演者:高一(13)班


    当黎族传承千年的竹竿敲响地面,海南人民用热情的舞步回应改革的呼唤。每一次竹竿与地面的碰撞,都是海南向世界递出开放的邀请函。每一根竹竿的脆响,都是自贸拔节生长的脉搏。地板间踏出的欢快节奏,是自贸港青年与世界热情的对话。请见证这片热土,如何用最炽烈的律动,书写新时代的自贸传奇!

 

14.jpg  

颁奖典礼


一等奖:高一1班、高一6

 

image061.png  

二等奖:高一5班、高一7班、高一13班、高一4班、高一3


image063.png

  

三等奖:高一8班、高一2班、高一11班、高一9班、高一12班、高一14班、高一10班 

 

    当竹竿的余音渐歇,诗剧的帷幕轻落,我们仍能听见《黎》的旋律在血脉中回响——那是薪火的温度,是日出的光芒,是青衿之志的铿锵。 这场打柴舞诗剧《黎》,不仅是一场比赛,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每一位舞者都是文化的使者,用灵动的身躯,将黎族的故事诉说;每一个跳跃、每一次转身,都凝聚着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与热爱。


    愿今夜的文化盛宴,成为你我心中不灭的火种。让我们以传统为舟,以创新为桨,在时代的浪潮中—— 扬帆远航!